夏日的阳光透过音乐教室的窗户洒在地板上,我捏着手里皱巴巴的招募海报,心跳快得像架子鼓的十六分音符。三个月前,我还是个躲在储物柜后面哼歌的普通高中生,直到在游戏论坛看到那个闪着星光的活动公告——「梦想协奏曲!少女乐团派对」。
那天下午,我把课桌拼成临时会议桌,五个性格迥异的女生围坐在一起。抱着吉他的小葵用拨片敲了敲保温杯:「先说好,我可不想当主唱,弹solo时被麦克风线缠住这种事绝对会发生在决赛现场!」
| 位置 | 选拔要点 | 常见误区 |
| 主唱 | 音域适配度>绝对音准 | 盲目追求高音导致声带损伤 |
| 鼓手 | 节奏稳定性>炫技速度 | 忽略与其他乐器的呼吸配合 |
记得第一次合练《星尘轨迹》时,贝斯手小悠突然把原版低音线改成了爵士walking bass,整个排练室突然像被施了魔法。后来我们才知道,这种「70%原曲+30%改编」的配方,正是高分乐团的标配。
我们在市立图书馆地下室的旧谱架上找到的1982年版《月光变奏曲》,就成功触发了游戏的「怀旧情怀」隐藏机制。当评委看到我们用手写谱架展示泛黄的乐谱时,前排戴圆框眼镜的评审明显扶了扶镜框。
决赛前夜,我们在便利店买了五盒不同口味的冰淇淋,蹲在路灯下研究每个机位的运动轨迹。「第三小节副歌时,小葵要向左跨两步,正好挡住我调音不准的第三弦。」吉他手真绫用草莓勺子在水泥地上画着走位图。
当聚光灯突然从头顶倾泻而下时,我忽然想起声乐老师说过的话:「把评分系统想象成会呼吸的生命体,它最喜欢看你们在规则里跳舞的样子。」我们的原创段落《机械蝴蝶》里那段突然静默的八拍休止,果然让计分板闪烁了三次——那是触发隐藏奖励的征兆。
巡演车上永远备着三样东西:喉糖急救包、备用琴弦收纳盒,还有贴着每个成员名字的保温杯。有次在地区预选赛,鼓手小梅的军鼓皮突然开裂,要不是我们提前准备了五种厚度的备用鼓皮,那次就要痛失节奏组的精准度加分。
| 物资类型 | 必备清单 | 使用场景 |
| 乐器维护 | 3号拨片×10、鼓钥匙×2 | 突发断弦/螺丝松动 |
| 健康管理 | 冷敷贴、润喉喷雾 | 高强度排练后修复 |
最后一场晋级赛前,我们在休息室玩起了「道具盲盒」游戏——随机抽取三样物品编入即兴表演。这个训练让我们在遇到设备故障时,能像那次用订书机当打击乐器一样,反而拿下当场的创意加分。
记得那个暴雨的周二傍晚,我们窝在家庭餐厅分析对手录像到打烊。当发现排名第三的乐团每次转调都会出现0.3秒的延迟时,小悠突然把番茄酱挤在餐垫上画起和声走向图:「如果我们在间奏插入降E蓝调音阶,他们的自动跟拍系统就会错乱!」
颁奖礼那天的夕阳特别温柔,我们五个人抱着奖杯走向常去的那家章鱼烧店。贝斯箱上贴满的交通卡和吉他包侧袋里的润唇膏,都变成了这段旅程最真实的注脚。街角音像店的橱窗里,我们的比赛录像正在循环播放,画面定格在副歌时五人同时跃起的瞬间——那是系统判定为SSS级同步率的完美时刻。